【預購】哲學超圖解:世界72哲人x古今210個哲思,看圖就懂,面對人生不迷惘!◎田中正人(譯者:卓惠娟、江裕真)

【預購】哲學超圖解:世界72哲人x古今210個哲思,看圖就懂,面對人生不迷惘!◎田中正人(譯者:卓惠娟、江裕真)

平常價 $36.00
/
結帳時計算稅金和運費

僅存數量 0 !
  ★日文版突破15萬冊!★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暢銷榜★
  如「昆蟲圖鑑」般解析哲學,
  用看「多啦A夢」的心情閱讀哲學!

  從來沒有過這麼可愛的哲學入門書,
  橫跨2600年的哲學史,
  以超過500幅粉紅小插圖,解說72位哲人和210個哲思;
  讓人覺得哲學原來這麼簡單,讀起來這麼享受!
  覺得自己好聰明!腦袋充滿生命力!


  面對人生,每個人心裡都會有無法簡單回答的疑問,想問自己,也想問別人……
  藉由閱讀本書,站在世界上偉大哲學家的肩膀上,從千百年來無數的思辨旅程中,或許能找到說服自己的理由,以及面對未來的方向與動力!

  簡單。有趣。必讀。
  ✔中學生 ✔大學生 ✔新鮮人 ✔上班族 ✔銀髮族
  21世紀思考未來的必修課


  瀧水博士:「閱讀本書時,我有如重新被康德的領悟、沙特留下的訊息力量、尼采的虛無主義,從背後推自己一把,再次受到激勵一般。」

  編輯心得:「讀這本書,讓我也想如這些偉大哲人一般,像蘇格拉底般活得正當、像柏拉圖般活得像『人』;像亞里斯多德一樣,懷抱著希望彼此幸福的友愛!」

  ▌「為什麼我總是被迫做這做那!」「我要我自己的自由!」
  ◆沙特:自由相當痛苦喔!所有的行為都是自己的責任,伴隨而來的是不安及責任。

  ▌「說不定這世界根本就是一場夢!」……
  ◆巴門尼德斯: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
  ◆胡塞爾:把原以為理所當然的想法放入括號中,存而不論、徹底懷疑,回歸根本。
  ◆笛卡兒:我思,故我在。

  ▌「為什麼你都不了解我?」「我們的代溝怎麼會這麼大?」
  ◆索緒爾:語言不是姓名的一覽表。由語言而產生的差異,會呈現不同的世界。

本書特色

  ◆史上最多哲人!

  收錄世界72位哲學家:從「哲學之父」泰利斯到哈佛「正義」名師桑德爾等哲學家。

  ◆史上最簡單!
  以超過500幅粉紅色插圖,介紹210個哲學概念,看圖就能直覺理解。

  ◆哲學入門必備!
  哲學概念的語源、出處、具體實例及相反詞,一目了然。

  ◆隨查隨找!
  蒐羅400則以上的索引,方便搜尋查找。

名人推薦

  【樂讀推薦】
  王偲宇──壽山高中歷史教師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汪栢年──蘭陽女中歷史教師
  苑舉正──臺大哲學系教授、《求真:臺大最受歡迎的哲學公開課》作者
  周偉航──專欄作家、《人渣文本》作者
  莊德仁──建國高中歷史教師、臺灣師大歷史博士
  冀劍制──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海賊王的哲學課》作者

讀者書評

  簡潔而正確地介紹偉大哲學家的系統。竟然是以表意符號的漫畫風格來呈現!
  哲學真了不起!讀了本書之後我真心這麼想!所謂哲學,是生活方式。本書生動地述說偉人們的生存樣貌。
  有如重新被康德的領悟、沙特留下的訊息力量、尼采的虛無主義從背後推自己一把,再次受到激勵一般。──瀧水博士

  本書不僅西方哲學也納入東方哲學,總之非常有趣!以插畫淺白地說明哲學,連艱深的哲學也變簡單了。感到自己似乎變聰明了!──娜美

  本書是一本將艱澀難解的哲學以淺顯、平易近人方式解說的劃時代「圖鑑」。
  過去從未出現過以這形式來引導讀者進入哲學之門。
  與其讓攻讀哲學的人一樣,在打開哲學的門之前就充滿挫折,能像本書般循循善誘指引更令人感到與哲學更親近。
  就像洗手間標示的男女圖般,圖解更容易使人一目瞭然。
  唯有登堂入室,才能有進一步的思考。以本書做為開端,一探哲學堂奧。──木村尚義

  本書不是查詢用的「專門用語辭典」,而是一本閱讀用的「哲學圖鑑」。
  因此,就像欣賞昆蟲圖鑑般,能夠單純享受閱讀時的樂趣。
  的確,若是認真打算理解哲學的話,往往容易想得過度艱深,但本書以圖解說明,我認為非常清晰。
  推薦給剛開始對哲學感興趣的人,以及寫報告需要了解哲學知識的大學生。──A8Chang

  本書閱讀門檻低得令人驚訝。哲學家以二點五頭的可愛漫畫造型表現,配合粉紅色的插圖,而且文字少到令人不敢相信這是一本「哲學書」。
  但一讀之下,內容確實是哲學入門嚮導或者可以說是哲學史。
  對於在大學需要學習哲學課程的人而言,是一冊相當好的複習書。
  書中也列出重要參考文獻,也可作為想進一步深入學習的入門參考。──tamano

作者簡介

田中正人


  一九七○年出生於東京。倫敦藝術大學(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倫敦傳媒學院畢業。
  於MORNING GARDEN公司主要從事平面設計擔任書籍企畫及製作。

監修者簡介

齋藤哲也


  一九七一年生。編輯暨作家。涉獵領域從哲學、思想到經濟、商業等廣闊領域的書籍編製,也寫作書評、書刊評論。

審定者簡介

冀劍制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哲學博士,現任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邏輯與思維研究室主持人;專長為心靈哲學、形上學、認知科學、知識論、邏輯學及中西比較哲學。

  著有《邏輯謬誤鑑識班》《臥底哲學家的生活事件調查簿》《這樣想沒錯但也不對的40件事》《海賊王的哲學課:正義、夢想和人生的偉大航道》《哲學概論》《是思考,還是想太多?》等。

譯者簡介

卓惠娟


  任職出版相關工作十餘年,於不惑之年重啟人生,旅居日本三年返臺後,逐步實踐二十歲時曾立下的夢想,專職翻譯工作。譯有《山羊島的藍色奇蹟》、《遺體》、《三星內幕》、《佛陀教你不生氣》、《超譯佛經》等。部落格:譯網情深blog.roodo.com/lovetomo

江裕真

  畢業於輔大管研所、中央資管系,現為《今周刊》特約譯者。喜歡到日本自助旅行,希望有一天能走遍日本47個都道府縣(目前去過22個)。譯著包括《史上最強哲學入門》西洋篇&東洋篇、《無印良品成功90%靠制度》、《SCRUM:用一半的時間做兩倍的事》、《社群媒體怎麼玩?》、《大數據@工作力》、《M型社會》、《一本讀通杜拉克》、《AKB48的格子裙經濟學》等。
推薦文

像看連續劇般,圖解讓哲學變得一目了然

苑舉正(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每當我遞出名片的時候,對方總是在看到我的職業之後出現兩種表情。一種是一臉茫然,不知哲學何物;另一種是面懷不善,狀似驚訝地說:「唉呀!你就是把簡單事物說得很複雜的哲學家!」面對前者,我願請他喝杯咖啡,好好解釋一下什麼是哲學;面對後者,我總是難掩心中不悅,卻又無言以對。

  我時常想,哲學給人複雜的感覺,原因來自於文字的敘述。因此,◆如果能夠用繪圖的方式,說出哲學中的複雜理念,會不會因此省掉了繁複的修辭與文句,直達理念之核心,讓想要理解哲學是什麼的人,一目瞭然。《超圖解哲學》讓我實現了這個願望。◆

  有許多哲學的概念,比如說柏拉圖的理型,用文字敘述,顯得非常複雜。我說:「理型本身是一個概念,卻又代表所有參與它的個體。」單單說到這裡,別說是其他人,就連我自己也開始覺得理型與個體之間越講越複雜。但是,在圖解的呈現裡,一匹用虛線展示的馬代表馬的理型,而其他各式各樣的大小馬,代表馬的個體。馬的理型,不會變,但個體的馬會經歷一連串的變化直到死亡為止。這樣用虛線與實線展示抽象理念與具體事物的方式,立即說明理型界與現象界的差別。

  另外一個例子是黑格爾的辯證法。黑格爾的方法,強調自我否定,所以經常出現「我不是剛才的我,等一下的我也不會是我」,這種矛盾的語言。◆在本書中,用圖解的方式,讓我們可以像看連續劇一般,在一連串的圖畫中,充分理解正、反、合的關係。◆當這個關係展現在用圖畫出來的歷史上,讓人可以很自然地掌握,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就是辯證法的應用。

  本書中有趣的地方很多,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當作者應用尼采的權力意志,解釋日本文化裡頗具爭議的職場倫理。圖畫中,一位沒向主管打招呼的員工,違反日本習以為常的職場倫理。感覺權力被蔑視的主管,拒絕權力受損,於是發揮壓迫意志,搬出狀似正義的企業倫理,指責這位有眼無珠的員工。作者認為,這件在日本司空見慣的事情,其實顯現了所有行為的原理,也就是尼采所謂的權力意志。

  ◆本書活像是一本圖解哲學字典,其中包含了七十二位哲學家、兩百一十個哲思,以及五百多幅插圖。◆在橫跨兩千六百年的哲學史當中,作者依照每一位哲學家的重要性,分別介紹他們最具有影響力的概念。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前三名,是康德、柏拉圖與亞理斯多德。這個選擇是很正確的,因為他們確實是西洋哲學系統主要的三位奠基人。

  雖然本書以插圖的方式解釋哲學理念,但在插圖之外,它也提供了很多資訊;例如理念的出處、術語的意義、相關的概念,以及名詞的原文等等。這些資訊讓對哲學原先渾然無知的人,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到一些要領,做為進一步踏入哲學殿堂的基礎。

  我基於以上這些心得,向國內想要一窺哲學之美的好學人士,鄭重推薦本書。

擴散哲思的新推手

冀劍制/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


  如果有一天,考古大隊找到了孔子最得意弟子―顏回的陋室遺跡,並在破碎的牆中,意外發現從未問世的《顏回手記》,更令人驚異的,裡面竟然有許多對孔子思想的批評,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怎麼想呢?

  「這一定是偽造的!」
  「為什麼?」

  暫且不談當時的泥巴牆是否有可能長期保留住這樣的東西,單從內容來說,就很難讓人相信了。因為,在古代中國,批評老師思想,甚至可以算是違背傳統「尊師重道」古訓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顏回就算心裡不認同,也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就算覺得自己沒問題,大概也不會寫下來吧!

  反觀古希臘時期,在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中,發現一大堆對其老師柏拉圖思想的批評。甚至有一幅名畫〈雅典學園〉,就特別在表達這個矛盾。圖畫中間的兩個人,一人指天,另一人指地,象徵柏拉圖主張真實世界是在看不見的天上(理型界),而亞里斯多德則認為真實世界就在我們舉目可見的前方大地。有別於古代中國的尊師重道精神,亞里斯多德的名言則是:「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那麼,哪一種傳統比較好?
  讓我等一會再來回答這個問題。話說,前一陣子看見一個有趣的報導,標題是:「高中生的哲學課,不再把老師當神。」

  當然,「神」在這裡的意思並不是主張老師們可以創造宇宙,或是可以製造神蹟,而是從「神不會犯錯」類比著一個觀念:「老師是不會錯的!」也就是說,讀了哲學,掌握一種懷疑精神,對任何說法保持反思的習慣,就不會再把老師的觀念與教導,直接照單全收了。

  看了這個報導,會心一笑。因為,這個報導想要表達高中生讀哲學很有益處,但我覺得說不定會有反效果。問題在於,當今臺灣教育界真的期待學生有這樣的改變嗎?

  就我所知,在臺灣,大多數的老師並不喜歡叛逆的學生,不會跟學生溝通想法,對於唱反調的學生,也不習慣用談理的方式說服,而是認為,「我這麼說,你就該這樣做!」「學生應該聽老師的。」「我是為你們好,聽我的就對了!」

  這些觀念,較偏向中國古代傳統尊師重道的學習態度。但哲學教育,卻採用了西方「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做法。「何者較優」是一個爭議問題,因為仍有一些教育學者認為把《四書》列為必修找回傳統必恭必敬的師生關係更為重要。這場拉鋸戰,究竟誰對?(還是讓我晚點再來回答這個問題。)

  雖然在臺灣,哲學遲遲無法正式進入高中校園(捍衛傳統尊師觀念大概也是阻力之一)。但◆其實這些年來,哲學已經愈來愈普及的瀰漫在眾人談話的空氣裡,許多年輕人已在呼吸間不知不覺吸入了這些天外訊息,化成成長的養分,逐漸型塑成一個一個的現代哲人,步入社會,擴散哲學的影響力。◆

  這個跡象,從這些年來哲學普及讀物在社會上的大量需求就可以看出端倪。「讀哲學」甚至已經成了年輕人的最新時尚。這種現象並非在世界各地都如此,在臺灣的興盛,可能歸功於近年來社會上有著太多的爭議話題,而各種哲學觀往往是爭議的焦點;而且讀哲學的人,提出來的觀點也較具說服力,加上(失控的)「臉書轉貼認同文章」取代(較易管控的)傳統媒體的資訊流通效應,愈有說服力的文章與報導,就更容易流通,導致哲學意外盛行起來。

  這股流行,催生出各種簡易哲學入門書的大量需求,而這一本書《哲學超圖解》,雖然是日本人寫的,但卻最適合在這時刻出現。

  哲學的確不好讀。這讓許多嘗試踏入此一潮流(但卻遇到阻礙)的人卻步了。所以,為了滿足這些人的需求,愈來愈容易上手的普及讀物紛紛上市。而這一本書,當我一翻閱,就忍不住笑了。因為◆它的設計,正好適用於那些遇到困難,但又想試著接觸哲學的人。◆因為,它包含了好幾大優點:
  
  ◆第一、有圖有漫畫。◆有圖的書就比較好讀,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第二、字不會太多。◆字多了,看了討厭,壓力大。字少讀起來比較舒服,也比較不會因為遇到困難而分心。尤其此書能夠抓住許多哲學觀的核心要點,對初學者來說,字少一點反而是好事,比較容易做初步的掌握,而不會一下子就掉到混亂的分析深淵,迷失在理論的歧路上。

  ◆第三、若不想看細節可以先看大字。◆每一回合,都有框框大字,沒興趣就先跳過去,有空再回頭看。因為有興趣時再來閱讀,比較容易克服理論上的困難。

  ◆第四、隨手翻閱,讀來輕鬆自在。◆編排方法並非從頭到尾一行一行的結構,感覺沒有被迫一個字一個字的慢慢讀,而是隨意跳、隨意看,隨手翻閱,讀起來較輕鬆自在。

  ◆第五、可以拿來當作哲學字典查。◆平時隨便翻,當聽到有人說什麼聽不懂的哲學時,再來查閱就好。

  這些優點,的確適合一個哲學初學者,也不容易因為看不懂的挫折而產生對哲學的排斥。甚至對於已經接觸過哲學,但涉獵不夠廣泛的人也很有幫助,因為它幾乎包含了所有哲學的主要層面。雖然大多沒有深入探討,但若想要先藉由簡略接觸來尋找有興趣的哲思,將會提供很有用的參考。

  這對繼續擴散哲學思想,將會扮演另一個推手的角色。那麼,哲學繼續這樣普及下去,學生愈來愈不把老師當神拜,還能挽回中國傳統的師生關係嗎?(當然,關鍵問題是「挽回真的比較好嗎?」)

  回到最初的問題。東方與西方,哪一種師生關係的傳統比較好?

  古代中國,學生要學的,重點在於技藝、以及許多必須透過內心修行而體會的東西,像是仁心、良知、真道之類的。當我們學習這些東西時,必須先假設「老師說的都是對的」,然後依法實踐,久而久之,就能自然體會而證悟。即使到了現代,如果拜師修法悟道、或是學習工藝技術,需要的態度都是一樣的。懷疑老師的引導,只會妨礙學習的成果。所以,傳統中國的尊師觀,不懷疑老師所言,適用於那個時代。也就是說,在古代,由於追求的知識型態不同,東、西方各有其適合的師生關係,兩者沒有好壞之別。

  然而,在現今階段的臺灣校園裡,究竟應該找回中國傳統尊師重道的精神,相信老師永遠是對的,還是推行西方「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事事反思懷疑的哲學觀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關鍵就在於,現在學校在教的是什麼類型的知識?

  現代臺灣校園的傳授科目已經不再是傳統中國那些需要透過內心修行才能獲得的知識,而是改以需要思考的學科為主。當學習的東西不同時,自然就需要改變不同的學習方式。這種時候,已經不適合再用把老師當神的教育方式,而更適合以西方哲學「尋找最合理解答」為教育目標。沒有人是絕對正確的,老師跟學生在教學的對話中,一同探尋真理。學生對老師的尊重與崇拜,不再仰賴老師的身分,而是能夠說出「更合理觀點」的說服力。

  這個轉變,將會締造新的師生關係,或許已經是現代社會無可避免的趨勢。而哲學的普及,更助長此一時代來臨。◆一個哲學化的社會,已經在前方醞釀著,而這一個前進的方向,或許正是人類新文明的發展軌道,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為什麼你是獨一無二的?

范疇/《與習近平聊聊臺灣和中國》、《與中國無關-三十年後的三種臺灣》作者


  ◆哲學是個追問 WHY (為什麼)和 WHY NOT (為什麼不)的腦部活動。◆換句話說,每當你問自己 「為什麼XX是這樣」,或者「為什麼XX不是那樣」的時候,你就處在哲學狀態。而從小到大天天在問自己「為什麼這樣」、「為什麼不那樣」的那種人,就是「哲學家」;別人看他/她像神經病,好像不管吃飽還是吃不飽都沒其他事幹,只會問「為什麼」和「為什麼不」。

  千萬不要小看了這種能力,人和貓狗、大猩猩的最大不同,就是人有能力問「為什麼」和「為什麼不」。倘若有一天你遇到一個像外星人的東西,要測試它究竟是比人強還是比人差,最快的辦法就是看它是不是比人更會問「為什麼」和「為什麼不」;如果它比你還差,那它一定是低等的外星人,它坐來的飛碟,一定是另外一種高等生物提供給它的。同樣的道理下,如果一個「富二代」比你還不懂得追問「為什麼」、「為什麼不」,那他將來做為一個人的成就一定比你差;只有當他的追問能力比你強的時候,你才需要擔心他與生俱來的財富(XD)。

  ◆自古希臘以來,一群哲學家不斷追問為什麼這樣和為什麼不那樣,人類的知識和自我理解就這樣的累積了◆;每當某一類領域沈澱了足夠的成果之後,這個領域就脫離「哲學」,自立門戶。今天你看到的所有知識領域,最早都來自哲學活動:對人體的知識夠了,「醫學」就出現了;對無生命的自然現象的知識夠了,就出現「物理學」;對星星的觀察夠了,就出現「天文學」;對群體生活的理解夠了,出現「社會學」;而對人的情緒、行為的探索,後來就成了「心理學」。一開始追問「為什麼 1+1=2」、「為什麼等邊三角形的三邊長度一樣」,後來發展出了數學;而追問「為什麼他說的有道理」,成就了邏輯學。你用的iPhone、電腦,也是這許許多多「為什麼」活動的成果之一。

  哲學很可憐,幾千年來一直被剝衣服,一項一項的學問離它而去,自立門戶。 但是幾千年來,有一個問題一直還留在哲學身上,別的知識領域拿不走,那就是「我,為什麼是我」?換成通俗語言,就是◆「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在哪裡?我可以往哪裡去?」◆

  看到沒有?「我」。你即使和最親密的女朋友/男朋友坐在同一張桌子邊,你還是你,她/他還是他;你再了解他,也不可能跳進他的自我意識。用一個最極端的例子來說明這道理,假設有一天人類的技術可以做到「腦袋互換」,就是把你的腦袋移植到別人的身體上,別人的腦袋移植到你的身體上,你的「我意識」還是你的,你不可能進入那個「別人」的「我意識」當中。

  你,或者說你的自我意識,是獨一無二的,不管你姓什麼、什麼人種、活在美國、中國、日本還是臺灣;爸媽進入不了你的自我意識,妻子丈夫也進入不了,更不用說同學同事了。是不是很奇妙?它是不是你最應該珍惜的資產?天下最惡毒的事,就是用方法迫使別人喪失或脫離自我意識,這些方法中,最輕微的叫做洗腦,最嚴重的叫做殺人。

  自我意識,就是人能夠追問「為什麼」、「為什麼不」的能力來源。在自我意識薄弱的情況下,一切所謂的高等成就都難以出現,如思想、藝術、科學、數學等等。我們現在天天掛在嘴邊的辭藻,如自由、民主、真愛、求真,都會變成沒有靈魂的高調,因為一個人若停止追問「為什麼這樣」、「為什麼不那樣」,什麼理念遲早都要變成殭屍。

  ◆這本「哲學超圖解」,是一本可以「風吹哪頁看哪頁」的好書◆,但是不要把它當作一本「知識性」的書來看待;若要談「哲學知識」,大概得需要一百本這樣厚度的書才夠。圖解中涵蓋了多數的西方哲學家,以及他們所提出的兩百多個核心概念。記住,這每一個千錘百鍊的概念,都是哲學家不斷追問「為什麼」、「為什麼不」之後才提煉、凝聚而成的,◆你不一定對每一個概念都有興趣,但只要其中有幾個對你的「我意識」造成衝擊,就值得了。◆

  有點小遺憾,此書只涵蓋西方哲學史的內容,而沒介紹東方的思想成果,如印度的佛家、中國的道家,甚至沒有日本的禪家。不過,此書的另一特色,就是把許多還活著的當代思想家納入,和你我現在所看到的世界現況聯繫起來,彌補了那個小遺憾。

  ◆你的自我意識是獨一無二的,希望你看這本圖解時的感受,能夠撞擊到你的自我意識。 ◆

  此網站提供許多免費的哲學課程 (但你的英文得夠好): www.openculture.com/philosophy_free_courses

隨著超連結跨越古今哲學

朱家安/《哲學哲學雞蛋糕》作者


  身為推廣哲學的人,我不停嘗試各種介紹哲學的方式,圖像當然也是其中之一。我喜歡畫畫,在我的文章和哲學演講裡,也不時會出現輔助理解的視覺形象。然而,身為習慣使用圖像來介紹哲學的人,我卻從來沒想過,有人可以像田中正人這樣用如此一致又可愛的風格畫完這麼多哲學概念,他安排視覺的手法純熟,在人像、具體物件和抽象形狀之間收放自如,◆即便是自認為對哲學沒有特別興趣的人,看到這些可愛的插畫和對話,也不會介意順著稍微讀一下裡面透露的哲學點子吧!◆

  寫哲學普及書,一般來說有兩種進路,一種以「有系統的分類」讓讀者隨時了解自己閱讀的內容在整個哲學地圖裡是占據哪個位置、又承先起後於哪些概念;另外一種則將內容切成許多「細碎的小品」,擺脫背景和脈絡,讓讀者隨喜閱讀。系統的寫法和細碎的寫法各有擅場和遺憾,系統能增加理解的完整,但隨著脈絡和背景知識層層疊高的閱讀門檻,也可能讓讀者卻步;細碎帶來輕鬆的閱讀,但背景和脈絡的缺乏,也可能讓讀者無法體會哲學概念之間的關連,使得理解流於表面。系統和細碎的抉擇,我相信不限於哲學,是大部分學術普及寫作者面對的艱難抉擇。

  在大分類下,本書看起來像是選了細碎的進路,把「介紹兩百一十個互相獨立的哲學概念」做為目標,讓讀者就算不從頭看,也可以很快進入狀況。然而,◆作者田中正人也致力於把這些概念之間的關連在書裡顯示出來,讓認真的讀者有跡可循。◆因此,你在書裡可以發現許多「超連結」,它們標示相關概念的頁碼,使讀者穿越書頁,找到概念和概念之間跨越古今的關係。而作者為每個年代的哲學家們安排的年表,也很容易讓人判斷哪些學者可能曾經在同一個舞臺上對話。藉由這些規畫,田中正人讓這本書在一定程度上避開了細碎進路帶來的副作用,讓讀者在理解個別概念時,也容易比較和思索。

  身為哲學入門書,我們當然不能期待本書對哲學思想提供多麼深入的說明,並且,就像其他大部分哲學書一樣,對於我們該如何解讀哲學家們的看法,不同的學者可能會跟田中正人有不一樣的看法。但我想,只要你善加利用作者安排好的說明和「超連結」,◆從這本書裡找到一兩則感興趣的討論,並佐以其他書籍資料繼續研讀,那這本可愛的入門書,也算是完成它的任務了。◆

超圖解,讓大腦得以更犀利而直接的理解哲學呢!

汪栢年/蘭陽女中歷史老師


  一般人認為圖像是簡單且簡化的象徵,無法如文字般描述深刻的哲學真理,也無法如演說一般深刻地打動人心。但是,就演化的進程而言,成長於自然界的我們都是運用圖像來理解世間事物的。人類進入文字的世界只不過才五千年的歷史。曾幾何時,我們已經演變成唯有倚賴文字、語言的轉述才能夠理解哲理。我相信,人腦內仍有一大片待開發的部分,保留給我們很少知覺到的圖像解析力。這種圖像理解力能夠讓我們更犀利、更直接地了解哲理—《哲學超圖解》就是一本試圖用圖像理解力來解釋哲學思潮的書籍。

  藉由文字來理解哲理時,我們必須透過頭腦的轉化,將字面意義圖像化、邏輯化,方可切入哲理之中。因此,我們在閱讀一般哲學書籍時,往往要透過許多的舉例,才能夠正確地了解。相同地,語言的轉述也必須靠聽講者發揮很大的想像力,或回家之後對筆記進行加工整理,方可真正了解演講者所講的內容。

  ◆《哲學超圖解》的圖像很接近所見的自然事物,其利用圖像的闡述過程可以讓頭腦很神奇地直接看到事物的流轉。◆圖像與文字相輔相成,補足了文字無法表達的具體形象,也發揮了文字的簡潔表達力。另外,◆它利用超連結的概念,將頁碼標註在重要概念之後,讓讀者可以直接前往欲了解的章節頁面,可以使大腦、圖像、文字、哲學概念之間形成連結網絡。◆因此,以往對某一哲理的認識或許是模糊不清的,但是在新的認識網絡形成之後,大腦將會重新產生不同的概念與看法,對事物也會產生新的認知。

  普羅塔哥拉斯的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常會被誤解成:「人是萬物的標準」,但利用書中所舉的兩個例子,則會發現普羅塔哥拉斯的實際意義比較接近:◆「人類常以自己的觀念為尺度衡量萬物」,這就是「以文字解釋哲理」與「以圖像解釋哲理」之間的差異所在。◆因此,社會上常出現許多容易產生爭議的概念,造成許多不必要的紛爭。在排除不同的文化價值觀之後,有時候並不是哲理本身的問題,有可能是方法論的問題。若是我們能利用圖像分析對問題的本身進行更犀利的分析與了解,不僅可以增長本身的智慧,也可帶來寬容的精神,避免因誤解而產生衝突與戰爭。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莊德仁/建國中學歷史教師、臺灣師大歷史博士


  為何推薦《哲學超圖解》一書?最主要的原因,本書無論是內容與編排設計,都太神奇了!實在需要對中小學都無哲學課的臺灣讀者,推薦這本好書。

  ◆首先,哲學是門抽象的學問,如何具象地呈現,就是件神奇的事。◆哲學流派有其師承,各有其特色,能夠清楚地釐清同異,實透顯出作者非凡且神奇的哲學素養。哲學家的一生,長達數十年,身心經歷亦非常人所想像,如何找出一句話,來做為一生蓋棺論定之代表,作者的洞見,當然是另一件神奇。哲學家的論述,往往長篇累牘,如何幾句話,能道出其原委又能直窺其堂奧,如此地直搗黃龍且又一語中的,讓讀者只好拍案叫絕,狂呼神奇!

  作者努力費心地用簡單幾句話、幾張圖,想要讓讀者能從這簡單的圖文中,認識哲學家的深奧思想,此除了須仰賴作者對哲學家思想的融會貫通外,更展現作者深入淺出的闡述轉化功力,如此精心設計,無非希望讀者能有「一即一切」的閱讀享受。然這應該是臺灣讀者認識哲學的開始,若希望能跟歷代哲學家們對話,更精準地體認作者含英咀華的功力,讀者們實需還要有更完整的哲學素養。◆當讀者透過本書的導讀,進而拜讀哲學家的原典後,再回來看本書時,若有「一切即一」的感動時,這自然又是件神奇的閱讀快感。◆

  《哲學超圖解》一書,有著超乎一般書籍的內容與編排設計,唯介紹的哲學家,多是以西方為主,若臺灣的讀者在讀完本書後,也能出版一本《東亞哲學超圖解》或《中國哲學超圖解》等類書籍,此又是出版界的神奇大事吧!

適合年輕人的圖解學習模式,帶來更多思考與閱讀的樂趣

陳正宜/南湖高中歷史教師


  第一次看到哲學超圖解的樣書時,稍微花了一些時間,才體會到編著者的用心。猶記得以前讀大學時很喜歡柯靈烏《歷史的理念》一書,書中他分析了何謂歷史哲學?並對自古希臘到中古基督教世界,一直到近代的重要歷史哲學家如笛卡兒、康德、黑格爾等人的哲學,做出析論,他的分析與論證,雖然鞭辟入理又才華洋溢,但以現在的時空環境來看,要對十幾歲的學生談康德、黑格爾,要學生讀一些哲學經典,這真的是談何容易……

  很高興看到野人文化出版的《哲學超圖解》一書,以專有名詞及概念圖解來切入,縱橫古今的介紹了七十二位哲學家,猶如哲學辭典般詳實,先以圖畫方式解說深奧難懂的哲學概念,引起同學興趣,如對書中所說的概念有共鳴、有體會,就可以進一步的往下探究,參閱相關頁面或再找書來看,◆這樣的編排,很適合時下年輕人的學習模式,也更能引領青年學子進入哲學的世界。◆

  期待透過這本有創意的哲學入門書,能帶給青年學子們正確的哲學、歷史相關知識,也帶給廣大讀者們更多閱讀與思考的樂趣。
 
漫畫圖解,讓中學生一看就懂哲學家腦海裡的邏輯

王偲宇/壽山高中歷史教師


  哲學是「人類以自己理性的自然光輝探究萬物之最後根源或最高原理之學。」亞里斯多德曾云:「人是理性的動物。」西方哲學非常重視人的理性,認為人之所以為人,乃因人有理性。而哲學的思考方式就從「邏輯」開始,它在形上學中研究宇宙的根源及存有物的最高原則、在認識論中尋找認知的最高原則、在倫理學中探討人類道德的最高原則、在價值論中確立價值的最高原則、在專門論題中奠定各門學科的研究基礎。以上這些都屬於哲學的範疇,而在西方世界裡,大概除了神學外,沒有其他學科比哲學還要廣闊無邊、寓意深遠了。

  從古希臘到當代,出現了許多不同時期的哲學派別,這些學派必須「能成一家之言而自立門戶者,自有其獨特之見解,必有精細的論證、有完整的系統,其範疇必須涵蓋人生與宇宙的幾個重要問題」。當然,哲學範疇內的許多問題一直是眾說紛紜,同一問題各持一角度,而有許多不同的解釋,學哲學則需由其不同之角度而一一去理解,自能有較嚴密而周延的思考,例如希臘化時代的斯多噶學派與伊比鳩魯學派,就有其論理觀點的差異性。

  也因此,哲學之於一般普羅大眾或中學學生而言,是較艱深難解的。不管是哲學家本身的思維概念或是不同哲學派別的主義論證,即便透過淺顯而完整的文字敘述,總無法讓中學生輕易弄懂與理解。因為,對於哲學家而言,他們在推理論證的過程中,腦海裡會出現一幅圖像來描繪其邏輯理念的。然而一般大眾與學生較無法直接將哲學家的論理文字轉化成一幅幅的圖像,這也增添了中學生理解各個哲學家及其學派的困難,這確實是個讓人困擾的問題。如果能將這些哲學理念的文字變成清楚易懂的圖像,相信即便沒有師長引導,也能自學理解的。為此,野人文化近期出版的《哲學超圖解》一書,便是為解決以上問題而應運而生。

  ◆《哲學超圖解》一書,它列舉了西洋哲學史上著名的七十二位哲學家,以及相對應的兩百一十則重要的哲學概念,並藉由超過五百幅小插圖的呈現方式,來說明與釐清各個哲學家的思想理路與重要的哲學概念。而這樣透過漫畫圖解的表現方式,可以讓中學生對於複雜難懂的西方哲學不再懼怕◆,尤其書中所提到的泰利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芝諾、伊比鳩魯、聖奧古斯丁、培根、笛卡兒、馬克思、尼采、佛洛伊德、沙特、傅柯、西蒙‧波娃、薩依德等人,都是高中歷史課堂上在介紹西洋歷史當中會提及的重要哲學家,確實對於中學生西洋哲學的學習有非常大的助益。而且該書還具備工具書與辭典的功能,舉凡哲學家的簡歷、名言與重要思想以及哲學概念的解說、語源、出處、影響、文獻、具體實例及相反詞等,都在書中按照時序脈絡地完整呈現。它確實是一本淺顯有趣且能輕鬆了解西方哲學概念的重要入門書籍,不但能夠當做中學教師備課補充之用書,也非常值得推薦給一般普羅大眾與中學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

後記

田中正人

  「或許我眼中看到的蘋果顏色、外形和其他人看到的並不同,只是我們一直各自抱著不同觀點相處而已」、「說不定這個世界根本就是一場夢」……

  誰都可能存有類似這樣的謎題,我非常想要得知其中的答案。我的祖父很愛閱讀,老家的整面牆都充滿了法語、德語寫成,不明所以的原文書,以及經過日曬呈褐色的蠟紙包起來的哲學書。有一天,我突然覺得這些書中可能有我想找尋的答案。

  確實,挑起「主觀與客觀」問題的知識巨人眾多。
  笛卡兒說主觀與客觀是一致的,理由是「因為神讓它一致」;
  相反的,休謨卻否定客觀世界的存在;
  康德則認為人類主觀和物體本身的型態雖然不一致,但同屬人類的主觀是一致的。
  黑格爾依據所謂的辯證法,主張能夠讓主觀與客觀達到一致;
  胡塞爾則相信人主觀外的世界是存在的,而試圖探尋其根據。
  ……

  因為想把看到這些思想感受到的驚奇視覺化,所以誕生了本書。

  本書由主要涉獵哲學、思想、修養、社會科學領域的齋藤哲也監修,他對於我在詮譯時的誤解一一指正。本書能夠完成,衷心感謝齋藤的傾力協助,藉此表達對他的深切謝意。同時,也衷心感謝賜予出版機會的PRESIDENT出版社的中嶋愛。

  最後,感謝閱讀本書的您,若是您能本書中有所發現或驚奇,將使我感到無限欣慰。